人造到人造 "Manmade to Manmade"环境艺术城市联展
北京798艺术区·UM画廊
参展艺术家 /
陈青函 陈思如 高誉宁 韩适宇 何宜宣 何政钧 胡涵秋 金艺荣 李承霏 李江浩 鲁健佑 孙嘉怡 陶睿 吴奕文 张睿 周容宇 周梓涵 朱硕 朱雨彤 谷静远 抱朴回收 董季芸Annora Blue、 Cogiator、 Caroline Lee 、Violet Fang
展览前言 /同源 回归 新生
城市的第一属性通常是钢筋混凝土与汽车;但是你可曾注意过墙缝中毅然生长的小草、树枝上栖息的鸟儿?在城市成为城市之前,这里也曾是自然弥漫的空间。
「人造」工业创造了当今的世界,让我们习惯于超过一切事物的阙值——我们习惯在半夜加班时喝一杯冰美式来突破人体的极限,就如同我们习惯压榨自然来突破生产力与环境承载力的极限。长此以往,高楼的阴影、工业的阴霾笼罩,自然便已经“消逝”在我们的视线之外。那么,人、自然、城市的关系到底应该是什么?人、人造、自然一定密不可分,但是人造一定和自然冲突吗?
有趣的是,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人造」—— 前沿科技、公益行动、国际计划希望寻求“再生”、重现自然。废弃塑料瓶通过现代科技可以100%再生为新的塑料瓶,回归自然的竹木材料也为现代建筑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人造」是行为、是手段、也是结果,但从人造工业到人造自然则是一种态度的转变——从榨取性的思维转向给予性的、共生性的思考——一种我们在做展览过程中不断反思,也想将它推向更远的理解。
——策展人札记
开幕式回顾
开场舞蹈
策展团队成员、艺术家之一的吴奕文为我们带来了一段有关“On the Nature"的即兴舞蹈表演,将所有到场观众带入了今日沉静、有力的讨论。
嘉宾致辞
平澜基金会、蓝天救援队创始人邱莉莉女士
邱莉莉女士是平澜基金会与蓝天救援队的创始人,在过去十年内一直致力于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她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在近期京津冀暴雨危机中的救援行动,以及她本人在西藏、香港、土耳其等地看到的各类气候危机所导致的极端天气。作为气候灾难的直接见证者,她肯定了展览的社会意义,并深切阐释了全人类共同体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公益媒体“善达网”主编马广志先生
马广志先生说公益的关键词是:承担、智慧、汇聚——社会需要有创新的方式来引发更多人的参与,才能获得汇聚的力量,改变世界中的种种不尽人意;就像每只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汇聚在一起终能照亮世界的角落。
有斯公益创始人谢远雁女士
谢远雁女士从事公益活动、孵化公益项目多年,对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全球问题意识十分关注。Art for Earth策展团队很高兴在先前与有斯公益达成合作,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边会(COP 28)现场为艺术家进行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展出,并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少年加入。她说公益早已不仅仅停留在捐助层面,并呼吁更多青年人广泛关注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的变化,为公益事业付出自己的力量。
UM画廊主理人武强先生
武强先生首先为大家讲述了画廊签约艺术家的故事:其中有一位欧洲艺术家因为飞机燃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决定不再乘坐飞机,从而无法到中国参加自己的个人画展... ...
曾经从事太阳能行业多年,武强先生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复杂问题,而我们对它的理解是不断变化,不断精进的。举办环境艺术展览的目的并不是一朝改变世界的现状,而是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上,现代艺术和环境保护的思路很相似。相比于传统艺术的形象模仿,现代艺术更多在探讨人和艺术,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环保则是在行动中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实际的环保便是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到交通工具的选择、画材的采购中……这样的探索和思考才是最有意义的。
我们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于是选择做什么样的事情,艺术家也因此决定画什么样的画,策展人做什么样的展览。我们的合作也正是建立在这些契合的思想上。
展览现场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