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镇黄堂村连片种植荷花,既发展了莲子产业,也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省旅游控股集团投入530万元建设光伏电站,帮助枫朗镇四联村发展扶贫主导产业。
禾肚里“民宿+景区”漳北公学民宿改造项目有序推进中,预计10月试运营。
(以上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大埔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指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各级各部门要突出产业和就业扶贫,把“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近年来,大埔县坚持聚焦相对贫困村与面上统筹推进、精准帮扶相对贫困人口与同步解决边缘贫困问题两手抓,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减贫成效。
目前,大埔县实现脱贫4782户10207人,脱贫率92.85%。
党建扶贫 激活拉动发展引擎
近两年,大埔县把省、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头号工程”,印制《大埔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规范化指引参考》,突出“党味”,规范设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时,组织开展“6+X”主题党日活动,即完成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场宣讲报告会六项规定动作和若干自选动作。目前,该县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了400多次教育活动,受教育党员1.6万多人次。
党组织牵头结对帮扶,是用外力激活发展“引擎”。推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大埔县实现了党建与扶贫双促双赢、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河镇旧寨村是省定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97人,如何积极推行“党建+扶贫”双轮驱动工作模式,扎实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该村党支部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7年,旧寨村党支部在扶贫单位的帮助和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引进了有机灵芝种植产业,发动村民试种。由党支部牵头组建天子岃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约90万元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旧寨村有机灵芝种植基地,为贫困户和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年产值可达80万元。
旧寨村还专门成立有机灵芝和蜜柚种植两个产业支部,设立“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发展专项资金”,组织有帮富带富能力的10名党员结对帮扶51户贫困户,积极联系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到贫困户家中传授种养技术,定期组织贫困户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参加种养技术培训,还无偿为贫困户提供养猪、种植蜜柚等资金、信息服务。
枫朗镇上山下村的乌龙茶茶园,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近年来,上山下村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对接乡贤,规划打造西岩山名茶文化连片示范村和全省最大的乌龙茶种植基地,打通“北坪—西竺寺—西岩山顶峰”旅游通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
产业扶贫 增强自主造血功能
枫朗镇四联村位于大埔县东北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9户122人,在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下,该村以光伏电站项目为扶贫主导产业。
省旅游控股集团自筹资金380万元注册成立了大埔县阳光富民光伏有限公司,投入530万元建设650千瓦光伏电站。电站于2017年6月28日并网发电,目前发电产生的收益有82万多元,全部用于四联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四联村49户贫困户122人每年人均增收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近20万元。
省旅游控股集团还帮扶四联村实施生态养殖项目,采用“专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帮助贫困户和村民提高经济收入。同时建立“四联富民货栈”电商平台,在淘宝网和微信平台注册“四联货栈”,将四联村乃至梅州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
“单纯发展本村产业始终有限。”四联村驻村干部刘强表示,在广州驻大埔精准扶贫工作组协调下,大埔县44个省定贫困村抱团发展,成立“大埔县电商扶贫联盟”,打造大埔电商扶贫新模式。联盟由各省定贫困村合作社组织本土货源,四联合作社旗下“四联货栈”电商平台负责统筹,成立综管、商品采购、运营、物流、客服5个部门,带动贫困村农特产品触网销售。2016年,四联村集体经济收入仅3万元,至2018年,该村依靠“四联货栈”营业收入约110万元、利润26万元,人均分红10%,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提高至1万元。
3年前,四联村村民李有欢一家因病致贫,5口人挤在面积50平方米的平房里,生活重担则压在弟弟李有平身上。“我在珠三角做装修、打零工帮补家用,每月领了工资就打钱回家帮补开支。”李有平告诉记者,“四联货栈”2017年上线后,他通过电商人才培训成了参与者。两年来,他一边帮村民管理合作社,一边将当地禽畜触网销售。通过电商平台,李有平每月能增加收入2300多元,结合回乡经营生态养殖带来的收入,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养殖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电商平台,我要攒钱扩大自家养殖规模”。
目前,大埔县正积极扶持发展一批漳北小店、四联货栈、海珠区埔穗线下展销等电商销售平台,将大埔的蜜柚、大米、笋干、花生、金针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送到广大消费者家门口。
旅游扶贫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埔对乡村旅游非常重视,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为项目入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因为看中了梅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大埔县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科学运营可以激发乡村旅游的内在生命力,‘民宿+景区’运营模式大有可为。”禾肚里(梅州)旅游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省全域旅游工作会议后,禾肚里品牌团队实地考察了梅州各地,在旅游文化挖掘、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整合方面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最终进驻大埔县。目前,禾肚里“民宿+景区”漳北公学民宿改造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预计今年10月试运营,助力梅州乡村旅游大发展,推动发展旅游扶贫产业。
此外,西河镇以北塘乡村旅游区、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为辐射,将北塘、大靖、东塘划为乡村艺术部落片区,大力发展艺术文化体验游;引进梅州市龙发生态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挖掘张弼士客商文化底蕴,打造了酒文化竹艺长廊、黄堂客栈、黄堂小厨、黄堂莲蓬观赏基地等旅游项目。
西河镇以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北塘乡村旅游区2个国家AAA级景区为核心,串联滨水绿道沿途7个旅游节点所形成的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拉动投资、带旺消费的新引擎。2018年,该镇游客量达88万多人次,解决就业人数230多人,带动就业400多人。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项目,是大埔县下好旅游扶贫好棋的关键一步。该县筹集扶贫资金1300万元投资西河镇和百侯镇旅游产业项目,获取固定利息回报进行投资,投资年收益率7.2%,收益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
大埔县提出,今年要实现95%以上的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9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撰文:刘润涛 刘招迎 罗文燕 摄影:连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