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门师长——怀念程贤章老先生
●张谨洲
1971年12月,我们十几个人聚在梅城筹办《梅江报》。试版时,程贤章、林孟涛和我被分配在副刊版。程老比我年长12岁。在《梅江报》创刊之后到程老调到广东省作家协会之前这一段时间里,程老和我一直在副刊版 (后来改为政文副刊版)工作。程老是教我如何办好公开发行党报的入门师长。
记得在《梅江报》试版时,为了给副刊起个好名字,我们3个人一连拟了25个刊名准备报批。程老还不满足,又用毛笔写上“梅花”两字,排在第26位。在审批时,军代表潘举修在“梅花”两字上画了一个圈,于是,“梅花”成了《梅江报》开办很久一段时间里唯一的副刊,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的《梅州日报》。在研究“梅花”的组版方案时,程老根据《梅江报》的办报方针,给“梅花”定的调门是:“文字短些、短些、再短些,内容精粹些、精粹些、再精粹些。”我按照程老的指令,为“梅花”写了500字的小小说《阿红》。程老对我说:“你给‘梅花’带了头 。”我说:“算得上‘短些’,也算是为‘精粹些’抛砖引玉吧!”编辑部的机构设置由副刊版改为政文副刊版之后,版面多了,当头的仍然是程老。程老自称是“生产队长”,领导的“社员”是我和张子构。程老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聊天,在办公室不方便,他就把我的单间住房变成他交朋结友的场所。办公室在二楼,我住在三楼。到办公室开灯、点卯之后(表示我们已经上班),程老就在我房间里与通讯员、文学爱好者谈天说地。我戏称我的住所是 “大话馆”。后来调进《梅江报》的李国泉也是“大话馆”的常客,他注重政治意义,改称为“副刊版招待所”。说句实在话,幸亏有了程老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政文副刊版的不少约稿就是在我的住处完成的,也有不少通讯员在我的住处完成了写稿、改稿任务。“程队长”还喜欢在我的住所从事“副业生产”。他曾经在我的房间里兴致勃勃地谈到,他要写“杨志刚”(20世纪70 年代在北京、广东出版的《樟田河传》的主人公),要写“吴旺”(1974年第1期《广州文艺》发表的《公社食品站》的主人公),要写“李民”(1980年4月9日《南方日报》发表的《小城之夜》的主人公)。他说了,也写了、发表了。特别要提到的是,1974 年程老到蕉岭三圳台塘当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副组长期间,回到梅城就关在我的房间里大谈台塘故事。后来,程老将这些故事整理成文,写下了《蕉岭台塘村》、《富农李阿六》、《台塘“阿Q”来福狗》。如果说“程队长”在我的住所耕过约稿、组版方面的 “责任田”;那么,“程队长”也在我的住所耕过文学创作方面的“自留地”。
任何时候都不要孤注一掷
赌博中输得最惨的一定是输在好否打得有理。按照史书的记载,督邮到县,是奉朝廷的诏命,来解除刘备的县尉之职的,同时被解职的一定还有另外一批人事,简直就不知天高地厚,目中无人,来来来!”话一出口,身形已如一缕青烟扑到,人到掌到,用的是“草绿回环掌”,这种掌力丝缠过的痕迹。后来你这是合六国而抗秦。”
“不,不是那一套,那一套不灵,强秦不是并吞了六国了麽?萧峰重施当年在阵上擒杀楚王父子的故技,早有戒备。亲军指挥使一声吆喝,三百名盾牌手立时聚拢,三百面盾牌犹如一堵城墙,挡在辽,比尔终于从棕榈树丛中逛了出来,身着黄色百慕大短裤,及一件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