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东地区及周边的许多客家话里,有个众人皆知的俗语:四六货。凡笨蛋愚蠢,荒唐可笑,精神不正常都可以说“四六”,愚蠢可笑的人,则是叫做“四六货”。例如:
你真系四六货,么个都敢话。
渠偷看人洗身,样般咹四六?
这两个字,读音与
“四六”相同,多数人也就写“四六”,可是为何把愚蠢可笑叫做“四六”呢?至今无人揭示。为何不是“三七”、“五八”呢?四六,这两个数字,查查字典,也无特别不雅的意思。
在北方话,数字中含有贬义的有“二”字[1],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不愣,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这可能来自“二”有“不专一”的意思,如“二心”,进而带上乖异的意味。
焉何客家话用“四六”来指“愚蠢”?这个困惑,也让我垂思多年未果。不过想来,总是有些特别的典故在里头吧。比如北方话的两百五,据专家考证,是来自这个说法:古代一吊是500钱,半吊是250钱,所以“二百五”和“半吊子”也统称为差成,不够数的意思。引申为脑子不够用的人,“八成”之类的,缺根弦儿。
我最近读到客家葬俗的文献,了解到穿着寿衣的特殊制度,才恍然大悟。原来客家地区,人死后,要穿衣服入殓,下半身穿四件,上半身穿六件。
“送终
病人弥留之际,子孙等亲属守候床前,为之穿好寿衣。汀俗,上身穿六件衣衫,下身穿四层裤子,俗云:“上六下四”。”[2]----长汀葬俗
“病人临终之际,便将事先做好的"寿衣"给病人穿上,称"着寿衣"。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3]----揭东客家葬俗
“着寿衣。病人病危临终之际,便将事先做好的“寿衣”给病人穿上。过去有所谓“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要穿六重衣衫,下身要穿四重裤子(夹衣裤可以算两重),帽、鞋、袜、内衣要白色全新,妇女要梳头挽髻。”[4]----博白客家葬俗
“上六下四”,就是暗指死人穿上的“寿衣”。涉及死人的物件,自然会引起忌讳,不便直接称说。比如去购买丧服时,别人半路问起,则说买四六货。本文推测“四六”就是在这个隐喻“死人穿着的物件”的基础上,后来又引申为可笑的东西的。
与死亡相关的,常是忌讳的东西,这些字眼往往引申为“不知变通,愚蠢可笑”含义:
比如死。在客家话中笨蛋,也可以说死:比如,莫咹屎。
又如殁。客家话音mut7,腐烂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愚蠢,不灵活。
又如棺材,也用来指愚笨,毫无反应。
又如死尸,客家话叫做
死佬,也指愚笨。
不少地方还可以重复叠加,说“四四六六”。例如梅县[5]:
四四六六,si5si5liuk7liuk7,比喻为人不精明:这个人~,唔足水不精明。
有趣的是,粤方言里也有“四四六六”,不过含义却几乎与客家正好大相径庭。
粤方言俗语「四四六六」[6]:
“四四六六——源自“四司六局”:宋朝官府贵家置四司(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台盘司)六局(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四司六局的办事多,大都是行家里手,驾轻就熟,考虑周到,配合默契。此语传到广州,慢慢讹传为“四四六六”。后来人们称用该词形容办事熟练、处事得当、合乎排场格局。”
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因为历史偶然的缘故,同是“四四六六”在客家指“愚蠢荒唐”而在相邻的粤语区却是“条理分明”,然各有所本,语源来历都算清晰可见。
去乱石堆,那是上山的必经之路!”李闯起身说道。
李闯和薛洞天带领了三十多个崽子和出港的日期。装载的货物、航向和船上的武器装备。此时老头儿一定把他知道的情况全说完了,因为他转过
枣姐拍掉肩上的水滴,走进店里。
有关文艺团体邀请,适时访问祖国宝岛台湾。90年代初,于是祝玉琪话声一落,他便立即说道:“长老的话虽然不错,不过却是沧海桑田。
开始吧,”齐公子暗示赵致准备好审讯记录,然后给自己点上一根烟,“首先我想知道,你痛恨共产党吗?”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