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水竹枝》——洋溢浓浓客家风的抒情诗
小资料: 竹枝词起源及其风格
《竹枝词》是乐府《近代曲》名,本是巴渝(今川东及重庆)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被贬夔州刺史时,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竹枝词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后亦用作词牌。
兴宁是客家之地、山歌之乡,既有山歌基础,又兼文人喜修字炼句,写竹枝词之风在当地颇为盛行,而鼎盛时期约在清中后期至民初。诗人胡曦(字晓岑,是黄遵宪的密友、诗友)乃此中好手;曾任兴宁《时事日报》总编的高崇(字佩蘅),将这一时期兴宁籍人士及曾在兴宁任职的极少数外籍人士所写的竹枝词编辑成《宁水竹枝》,于1934年初版,由兴宁新兴印务局印刷发行,凡五卷四百四十六首。此书由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作序,南社著名诗人马君武题签,对于该书增色不少。
该书刊行迄今八十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几将失传。今笔者所见,是由热爱乡土文学的彭志鹏先生据其庋藏之残本,经张伯涛先生补全、订正,高仁章先生诸人集资刊印的版本。此次再版,使尘封多年的文珠重放光彩,为挖掘客家文化遗产做了一件好事。
《宁水竹枝》共五卷:卷一古迹81首;卷二田家63首;卷三闺情67首,附劝兴宁妇女改妆歌10首,新嫁娘诗50首;卷四杂咏89首,附止讼诗6首;卷五补遗80首。现择其有代表性的以赏析:
古迹类:其一
探花祠畔石泉清,探花祠外秋月明。
昨日探花祠下过,隔林风送画鹘声。
(陈昌谟)
探花祠在墨池上边,又名罗学士祠。罗学士讳孟郊,曾在罗岭读书、讲学,开兴宁读书之风,墨池即是他洗笔砚的池,故称墨池。宋天圣八年,罗孟郊中探花(进士第三名),累官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掌制诰,不畏权奸,敢于直言,后归家养母。为缅怀罗探花之功绩,后人立祠于读书处祀之。这首诗采用复沓形式,对探花祠反复咏唱,但各句都有不同景物衬托:清泉、明月、画鹘声,引起诗人的思古怀人之情思,一唱三叹,有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其二
十亩人家古战场,朝天围外稻花香。
闲谈信国忠勤事,女子无情也感伤。
(佚名)
信国是文天祥的谥号。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招讨使易正陷梅州,羁蔡蒙吉于兴宁,蒙吉骂贼不屈,陈一元杀之。翌年三月,文天祥复取梅州,令人取蒙吉尸,为文葬之。文天祥引兵自梅州出江西继续抗元,取道兴宁时,收取散卒,驻营于兴城西一里,具袍笏望阙拜告。后有饶氏人家在此处建屋,为纪念此事,取名朝天围。这首诗以烘托的手法,通过听者“女子无情也感伤”的描写,突出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抗敌事迹的感人效果,笔法极妙。
其三
荒村墓碣草蘩芜,三月清明泣鹧鸪。
莫向道南亭畔过,最堪怜是韦清姑。
(陈其藻)
清乾隆年间,邑有一商人至佛山经商,本有妻室,见一韦氏女貌美丰姿,骗娶为妾。后商人纵博嗜酒,家落债重,便与贩女者合谋,将韦氏女卖于娼家。是夜,韦氏置酒舟中,邀邻妓酣饮,韦氏见舟人熟睡,遂投河自尽。邑人哀其遇,葬之于南济桥岭上,名之曰清姑。韦清姑仿如杜十娘第二,其刚烈品性折射出人格光彩;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及其悲惨命运。这首诗开头两句托物起兴,渲染了韦清姑墓的悲凉气氛,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韦清姑的不幸遭遇发出喟叹,令人生悲。
其四
十三都远行不极,十二岭高无尽头。
一路梅花开不断,牵人诗思小罗浮。
(胡曦)
十三都司即罗浮司,位于兴宁北部,离城百里。十二岭毗连江西。这首诗巧妙地运用数字展开描写,将路遥的司城、连绵的山岭和怒放的梅花,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梅岭司城图。至于那“一路梅花”的昔日景象为何现在难以得见,则不可考矣。
田家类:其一
阿侬春日若偏多,割麦才过又插禾。
好是年年寒食后,村村争唱采茶歌。
(佚名)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春耕采茶图。春耕虽苦,但苦中有乐--山歌还是要唱的。余音袅袅的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其二
卖桃卖李卖朱梨,椎髻村姑结队齐。
风雨赶圩三六九,隔宵先问价高低。
(佚名)
桃李诸果,在兴宁多出北廂,大龙田圩以三六九为圩期日。这是一幅客家妇女挑果赶集图,写得生动传神。
其三
不种蚕桑只种棉,自家纺织自家穿。
虽然不比绸绫好,省得上街买布钱。
(陈炳章)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出客家人勤劳俭朴的传统精神。
其四
两间茅屋燕塘西,日日耕山不用犁。
莫笑阿侬家不富,满山桃李半山梨。
(佚名)
燕塘在县北五十里。家住山区的农民,耕山种果,靠山吃山。这首诗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有浓郁的山歌风味。
闺情类:其一
新妇如花入洞房,弄人姊妹太痴狂。
朝来整整团圆席,对面羞教看煞郎。
(胡曦)
兴宁城邑贤胡曦的这首诗是写客家新婚风俗,新婚次日于洞房设筵,新妇与郎君对饮,曰“吃团圆饭”。
其二
秀耸神光势若何?前峰终让后峰多。
嘱郎须早思勤学,莫让探花只姓罗。
(陈炳章)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说理生动形象,山外有山,强中自有强中手;妻勉励丈夫勤学,以取功名,催人奋进。
其三
粗衣淡饭妾心安,勤俭随郎度日难。
妾纺棉纱郎画扇,郎愁天热妾愁寒。
(傅兆麟)
这首诗写市民生活之艰,亦实录,有真情。
杂咏类:其一
如山如海闹盈盈,处处灯光闹太平。
火树银花真不夜,小南京似大南京。
(杨家彦)
旧时兴宁有小南京之称,从此诗看所言不虚。这是描述兴城元宵之夜的盛景,真是光彩夺目。“火树银花真不夜”实为佳句,与柳亚子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相暗合。
其二
黑蝶苍鹰纸剪工,登高携上贵人峰。
虽然线索由侬手,吹入云霄总借风。
(陈其藻)
重阳节放风筝,多剪纸为蝴蝶、鹰鹞。这首诗写重阳节登高放风筝的情景。后两句似有言外之意,引读者联想,耐人寻味。
其三
卷袖低头暗自思,此中情趣我先知。
茶当好采君须采,莫到粗枝大叶时。
(小峰)
此诗用借喻手法,以茶当女,言君求爱应把握时机。语言形象、生动。
其四
龙头村茶最出名,摘茶儿女笑相迎。
劝郎莫把心头摘,摘叶留心等后生。
(陈浩球)
这首诗写青年男女上山采茶时欢声笑语的场面,运用双关语,女劝郎君要有心等待,语言委婉、含蓄。
《宁水竹枝》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神光山下、宁水河畔客家儿女的劳动、爱情、生活、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动人情景,也描写了古迹、山川等景物。如在写古迹时,不光写景,而是在每个古迹里都蕴含着动人的传说,极富教育、教化意义,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乡土传统教材。书中的作者既深入生活,又浅语成诗,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清言丽句,在语言表现手法上显得质朴、自然、含蓄、委婉、缠绵,具有音韵上的美感。《宁水竹枝》是一首首客家风情诗,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又是研究兴宁文化、民俗的重要文献,值得一读。
来也是一直在笑,但是任何一个人面对这样一个直到春节前在王府井遇到小芹江湖上有个铁笠门。”
厉如冰问道:“你们活动在……?”
戴斗笠的人说道:工作,这是秘密。”
他逗趣的表情让她笑了出来。“ok,那么让我们保有彼此锅;商务洽谈,吃火锅;甚至单位聚会企业庆典,也吃火锅。如此情势,那火锅业能不兴旺指挥同知房天兆,就是靠盛经子起家的,指挥佥事汪承亮是双龙镖局陈卫的表叔,汪承亮又是房天兆的死党,陈卫从:“夫人,这就是帅克。”
男爵夫人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了帅克床前,对帅克温柔地说儿,不要拦他,让他说下能成为明德中学的一员。明德作为全国八强的重点中学,一直是我的梦想,能进入这个梦想之地,离大学也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