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外交家何如璋 第一部分
4、《何如璋集》前 言 南开大学古籍整理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吴振清一、何如璋生平与业绩 晚清时期出现了一位有胆有识的外交家、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干练官员,此人就是何如璋。然而,他又是一位含冤负屈、长期背负骂名的悲剧人物,对于他的评价一直存有争议,但勿庸置疑何如璋是中国近代不可忽视的一个人物。 何如璋,乳名行扬,字衍信,号子峨,别号璞山。广东省大埔县双坑村(崧里)人。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咸丰十一年(1861)乡试中举,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升翰林院侍讲,二年,赏加二品顶戴,奉命出使日本。光绪八年任满回国,转年升补侍读学士。九年秋,奉旨督办福建船政,授詹事府少詹事。光绪十年七月,中法马江海战爆发,福建水师战败,何如璋率部抗击法军,保卫船厂。旋革职,光绪十一年春,遣戍张家口。光绪十四年释还,主潮州韩山书院讲席。光绪十七年(1891)因病辞世,时年五十四岁。 何如璋是清朝首任驻日本公使,黄遵宪随他出使日本担任参赞。驻日期间,他在处理琉球事件、促进朝鲜对外开放建交、奠定东北亚外交格局诸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对世界形势的逐步认识,让他树立起全新的外交理念,指出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对国家尊严和主权的损害,积极呼吁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同时,对日本外交、贸易通商提出建议。他与日本朝野各界广泛交往,无论是政府要人,还是民间学者,均赢得普遍尊敬和友谊。他指导并支持黄遵宪撰写《日本国志》,对驻在国作深入的调查了解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古今中外的外交使团中罕有其匹。他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变化给予极大的关注,以切身感受和深邃的洞察,最先向国内发出警告,提醒国人警惕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返国后何如璋出任福建船政大臣,在任仅半年,他制订了拓展船厂规模、试制新式舰船和培育军事人才的计划。在中法战争中积极备战,马尾海战中成功地保卫船厂和船政学堂,粉碎了法国侵略军企图占据船厂的阴谋。但最终他被当做军事失利的替罪羊,和张佩纶一道被遣戍张家口。 释还后他主讲于韩山书院,致力于地方事业,不久走完了人生之路。 时代造就了何如璋事业的辉煌,同样也是时代毁灭了他的理想和前途。他的遭际,与中国政局的动荡与变化紧紧相连,他的运命与“甲申易枢”息息相关,他的沉沦埋没,与近代中国历史同步沉浮。二、何如璋的评价 何如璋一生的作为,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在外交上锋芒毕露,处理琉球一案态度强硬,反对退让。努力促进朝鲜开放,外交活动手法灵活机警。在更新外交理念,与日本、朝鲜实现沟通,奠定东北亚格局方面卓有建树。后一阶段督办福建船政,在任虽然仅有半年,却对船政的管理和发展有很多构想,但因马尾海战失败未及实施。对何如璋的评价产生争议,主要集中在马尾海战一事上。 马尾海战之后不久,何如璋即遭到弹劾,主要罪状是私匿战书、避战、出逃、贪污经费等项,且当时谣传“两张无主张,两何无奈何”(“两张”指海疆会办大臣张佩纶、福建巡抚张兆栋,“两何”指闽浙总督何璟、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奉命调查此事的左宗棠、杨昌浚回复朝廷查无此事,以澄清事实,却为此受到申斥。最终何如璋和张佩纶一起被定罪遣戍。此后邓承修抗问政府处理张佩纶与何如璋时罪罚轻重倒置,同样遭到斥责。 多年以来,隐匿战书、避战求和、贻误战机、临阵出逃、贪污经费等罪名始终伴随着对他的评价,争议也由此产生,在一些书籍文章、文艺作品乃至教科书中多有贬抑,而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的呼吁,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 实际上在对马尾海战的研究中,使用有关何如璋的资料是很不充分的,特别是其后人的家藏资料,由于不曾面世,少为人们知晓。因此,偏信朝廷中闽籍官员的一面之词以及清政府出于统治需要所作出的处理意见,自然会缺乏大量翔实的事实根据。 附带说明,整理编辑何如璋的集子,目的不是为他翻案,编者用心所在,是想把较多的、此前难以见到的、对于研究和探讨中法战争、马尾海战、评议近代人物诸方面,具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提供出来,以利于本着客观公正态度,以事实为基础,开展进一步深入探讨,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近年发生的何如璋究竟是不是日本间谍之争便是很好的例证。 国内一教授根据在日本外务省档案馆发现的两封密信,和日本学者合著了《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新探》一书,宣称有“惊人的新史料发现”,断定何如璋出卖国家机密。相同内容的类似文章,又在《广东社会科学》、《光明日报》发表。继而又有人撰写《清首任驻日公使竟成间谍》登载于《环球时报》。 此事立即引起反响,广东大埔何如璋研究会撰文质疑,何如璋嫡孙何欢言提出质问,刘宝干、何永年著《还爱国外交家本来面目》一文反驳。我组织本所研究生对相关材料进行自由讨论,认真审视,形成《解读档案文献应当严肃慎重》一文,基本观点是:对密信的解读存在“臆断、擅改、误解”的错误。例如:密信书写字迹与何如璋笔迹不对;信笺中缝印有“在清国日本公使馆”,系日本驻华使馆公用笺;存心删去“在”字,理解为中国使馆用笺。“支那某官”,没有确证是指何如璋;同时,何如璋没有自称“何侍读”的道理。尤其是第二件“内报”文后的红笔注文“右者何如璋寓所暂居的井上生致渡边书记生之内报,侍读系指何如璋云”。这本来再清楚不过了,却被擅改为“右者,何如璋氏,经井上生致渡边书记生之内报。侍读者,乃何如璋自称”,明显删掉“寓居”等文字,凭空增加“经”字,对“何侍读”的解释,变成“自称”。之后,清华大学刘晓峰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何如璋是否向日本人提供过情报》,终于澄清此事,其实密信乃是何如璋收养在身边的日本孤儿楢原陈政所书。 由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文献资料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依据尽可能翔实的文献资料,加以客观公正的研究,才可能接近事实真相。着外面平静的原野。“不知他们会怎么做?”
皮塔没吭声。实际上,这问题也不好回答。且正向这边走呢。走着走着,猛然间,一阵暴风雪怒吼着向巴巴飞来,巴巴被界统一于存在”、“世界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在干的事告诉安琪拉,因为他不愿意使她失望。他装着为了好玩,自己在画一些速写,打算卖给一家 法国最为犀利的批评家之一,兰森博士说,从这位诗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正在发育的东西,一种萌动着未来的东西。因为不防!所以眼下,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额娘去见他,我不能让他们借额娘的名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