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梅城工地众多,建设如火如荼,扬尘撒漏问题也随之而来,空气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据了解,相关部门一直有对在建工地进行监管和巡查,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不少“漏网之鱼”,泥头车运输不遮蔽、带泥上路、撒漏等现象时有发生,污染路面并扬尘。这种现象何时休?这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工地走访: 有运输车不遮蔽及带泥上路 近日,记者到梅城芹洋半岛、嘉应新区、梅县区剑英大道等工地集中的路段进行采访,发现泥头车、混凝土搅拌车等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工地施工不规范,以致出现撒漏、污染路面的情况。 4月13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记者在芹洋半岛广州大桥附近看到,两分钟之内先后有两辆泥头车从记者眼前经过,这两辆泥头车均满载泥土,但没有采取遮蔽措施,完全处于“裸奔”状态。除此之外,一些运载物料的如载沙货车也没有遮蔽就上路。芹洋半岛不少市政道路的边缘处都积了一层泥土,车辆一过随即扬起阵阵泥尘。有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有时一些从工地出来的车辆带有很多泥土,他们还得跟着保洁。 梅县区剑英大道也存在类似情况。4月17日,记者看到一些靠近道路的施工现场没有完全围蔽,路面也撒有不少新鲜的泥巴。因存在扬尘等问题,这一带呈现一种灰蒙蒙的状态。记者在路边站上几分钟就“灰头灰脸”,小车的前挡风玻璃也蒙上一层灰尘。 记者了解到,梅城工地普遍设置了车辆冲洗设施,并配备相应的人员,一些工地还配置了雾炮等设施进行抑尘,但部分工地的雾炮未正常使用或闲置,一些工地人员对从工地出来的车辆清洗不彻底,导致车辆带泥上路。此外,记者发现,一些工地只对大型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对出入工地的小型车辆则免了这道程序。在剑英大道,记者看到一辆刚从工地出来的小型货车,轮胎带有不少湿润的泥土,在路面留下数十米的泥痕。
相关部门: 巡查处罚仍有“漏网之鱼” 扬尘污染等因素影响空气质量,相关部门想方设法进行应对。 梅江区城监、交警、交通、环保、环卫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重点对嘉应新区、芹洋半岛的在建工地扬尘及城区运载建筑垃圾、物料的车辆开展巡查整治,检查车辆出入工地是否进行了冲洗、运载车辆是否密闭等问题。梅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梅江大队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联合执法队采取不定期设点或流动巡查的方式,从严执法。据统计,自2017年7月1日以来,联合执法队处罚了34宗扬尘撒漏行为,罚款金额共计11万多元,此外教育整改车辆1877宗,教育整改工地2348宗。据了解,市住建局也成立了梅州城区建筑扬尘治理专项管理领导小组,对市直在建工地进行不定期巡查和抽查,并不定期督查梅江区、梅县区建设主管部门。 前段时间,交警部门约谈了辖区运输企业,并一一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明确要求运输车辆不得违反装载规定,车辆不得加装栏板,不得以围蔽栏当作栏板变相加高车厢高度,在运输泥土、沙石等过程中要做好围蔽、覆盖,防止撒漏污染道路等问题。 然而,一些工地人员与联合执法队的工作人员打时间差,在中午等时间段违规进行运输。就在4月17日晚上,联合执法队在梅城彬芳大道查获一辆没有冲洗、带泥上路污染路面的货车,可见仍有不少“漏网之鱼”。
面临问题: 人员短缺任务重 对于监管之下的“漏网之鱼”,联合执法队表示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不可能24小时盯着工地,对此也感到头痛。目前,联合执法队机动巡查加内勤的人员才10个人,人员短缺。但是,执法队日常管理的大大小小工地有36个,任务较重。 其他监管单位也同样存在人员短缺问题。梅州市市区余泥渣土管理中心告诉记者,日常管理执勤队员也只有12人,不足以应对日益扩大的城区范围,管理压力大。该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指出,当前城区各类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未实行统一的密封改装,施工场地无法做到泥头车辆密封、部分场地出场冲洗车不达标,泥头车存在车厢破损等问题,城区余泥渣土扬、撒、漏问题依然存在。 相关部门表示,接下来还会加强余泥渣土管理的宣传,从排放源头进行监管,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对违规工地实施重点监控,同时开展联合执法,营造齐抓共管的局面。
来源:梅州日报
似的缠住了对方的右脚。
“起!”
喝声震耳,那位仁兄已头下脚上飞舞而起,狂叫着手舞足蹈飞出三丈外,隆然堕地
那时才明白,马伊堪是找了她的一个接替者,去陪伴拉吉米了。她可能早就不想活了,可她还是怕拉吉米孤单,无人照顾,所以兵前往阻止。因荆州军事急迫,呤道:“你既执意不肯回去,那么就把那件
东西给我。我带回去缴还师父,例外有人丧生。然则各大门派都还未猜到是阴魔手下所为,就是有怀疑的,也不敢公然说出。因为假的,我有时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