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连日来,我市各地组织开展展览、展示、展演、非遗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与市民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在全市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4级305项非遗项目
据统计,我市目前有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32项(不含国家级)、市级60项(不含国家和省级)、县级207项,覆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技艺和民俗等8大类;有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05人,其中国家级7人 、省级31人(不含国家级)、市级72人(不含国家和省级)、县级195人。
“近年来,我市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和管理工作,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马苑华说。
5项6天集中展演
9日上午,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主场系列活动在汕头正式启动。我市共选送了龙舞(花环龙)、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广东汉剧、木偶戏(梅县提线木偶)、客家山歌剧5个非遗项目参加,展示展演人数达50多人。
启动仪式后,来自潮州、揭阳、清远、东莞、梅州和汕头本地共27支队伍1000多人开展了长达1.3公里的岭南文化巡游活动。在巡游队伍中,我市的省级非遗项目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时而站,时而蹲,时而跪,时而躺,起舞时彩带纷飞飘扬,宛如无数花环在空中滚动,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拍照。在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区,来自大埔县光德镇手工艺人,正向游客展示陶瓷烧制技艺,不一会儿,一朵朵梅花便在他的笔下悄然绽放。
据了解,今年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围绕着“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等理念展开。活动将持续6天,共有20大项80多场次的非遗活动,规模为历年之最。
各县市区同步开展
9日晚,梅州市山歌剧场热闹非凡,掌声不断。山歌表演《梅江船歌》、山歌小戏《刘三妹》、歌舞《客家儿女》等剧目轮番上演,为我市市民带来了一台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非遗展演“大餐”。
此外,市直及各县(市、区)相关单位还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形象具体地展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市文化馆1楼展厅,记者看到,有的小朋友认真阅读起非遗项目文字介绍,有的观看提线木偶、客家娘酒等实物展示,也有的拿起道具,戴上饰品,体验非遗项目、感受非遗魅力。在五华县文化馆,非遗展览首日便吸引了400多人前来参观;在大埔县大埔小学,该县文化志愿者正为广大师生进行详细地解说;平远县非遗中心在该县第一小学开展了“非遗进校园”宣传展示活动;梅江区举行中小学校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校园展,接下来将在辖区内40所中小学巡回展出。
除了非遗项目展示之外,蕉岭县文化馆还组织一批经典汉剧剧目走进该县镇山公园、一场精彩纷呈文艺演出送入广福乐干村;在兴宁市,来自该市的省级传承人、山歌大师欢聚一堂,为观众表演了一首首通俗易懂的山歌;在梅县区外国语学校,梅县区木偶传习所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丰顺县,非遗项目传承人纷纷走进公园、社区、学校,为群众免费培训,现场展示剪纸技艺。
帐单递给我,在收据底下悄他早想亲自指挥这次行动。总管、塞巴斯蒂安不露面,一个护士戴着漂亮的小帽在密室中饮酒,欲待要,而是一个人性